職場品牌補給站 給自己打氣.jpg

「職場工作一段時間,感覺需要充電一下,我不知道該學習甚麼?」

幾個月前,一位在國內大企業上班的朋友跟我反映他想要進修,一直都是擔任內勤角色,因為工作非常穩定,但是晉升機會都沒有他,輪到他表現的時候,也不知道該如何把握,邁入奔四的年紀,不是擔心飯碗不保,而是懷疑自己的職涯發展,是不是應該多一些充實自己,拓展自己領域框框以外的視野。

學完理論,就開始當顧問

這幾天,他突然傳訊息給我:善意建議你要改一下公司名稱...,並且附上一張品牌行銷課程的筆記照片,內容就是:形象類別、品牌類別、品牌的自我檢視、品牌前置作業... 拆解如何建立品牌的步驟與分類。 看完訊息,我倒抽一口氣~~ 在這個隔壁阿婆都說他懂品牌的年代,這一位朋友的善意建議,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了。把握每一次溝通都是最好的品牌訊息傳遞機會,我花了一些時間說明了『風不大品牌企管顧問公司』的命名由來,主要是扮演顧問輔導角色,不搶業主風采,隨時保持謙卑,要像微風吹撫草原,輔導企業高階主管可以帶來風行草偃效益,輔導企業團隊可以帶來如沐春風效果,完成任務的手段,可以是舒適自然地達成目標。這就是『風不大』的起源。

教育培訓也是我們的一大強項,良好的課程設計,才能達成學員的學習目標。出社會,進入職場後的學員,最主要的學習目標,無非是可以運用在工作職場上,現學現賣!!   需要學習的比例應該是『理論20%,實務運用80%』原則。相反的學習方式,可以想像在會議場合上,高談闊論學到的理論,主管問一句:那你覺得應該怎麼做?就可以馬上驗證學習效果了。

職場進修,到底該跟誰學習?

透過幾點資訊來判斷課程內容,

  1. 課程名稱:一樣是簡報課程,若可以說得更明確,從字義上就可以判讀這一門課程的學習目標是甚麼,而不是單純只寫『簡報課程』,就可以判讀這一位講師很清楚知道自己要教的課程內容,準備引導學員到甚麼方向!
  2. 課程來由:若課程有說名設計初衷,表達這一堂課程是針對學員的痛點而設計出來的『解決方案』,學員透過課程來由的說明,可以投射自己的學習需求,讓學習更有目標性!
  3. 課程大綱:透過大綱可以瞭解課程的組織架構,循序漸進學習,才可以達成最好的學習效果,有邏輯就不容易忘記!這也是全腦開發的學習鐵律。
  4. 課程說明:上課的方式有很多種類,包括口頭講述、工作坊、實務操作、討論、報告...等。過去的台灣教育普遍是採用填鴨式的課程講述方式,缺乏雙向交流與學員啟發,導致學習過程不思索的現象,影響學習後的應用與發揮。透過課程說明,可以瞭解講師如何授課,特別是需要雙向交流的工作坊,是特別考驗講師專業知識與經驗的授課方式。
  5. 講師經歷:簡單來說,會做不一定會教,會教不一定做過!把握這個檢視講師經歷的原則,可以幫助自己挑選適合自己的課程。

職場進修,應該如何學習?

最後的建議是,幫助自己建立良好學習方式。學習過程當中,不要侷限自己的嘴巴與腦袋,課堂中要保持跟老師的互動,還有隨時思考上課學到的內容,如果可以連結到工作上的實務,務必立刻筆記寫下來,讓課程後的復習更有效率,最好可以立即運用到職場上,這樣的學習效果是最棒的了!!

學習是翻轉人生最佳的方式!更勝於投資可能會帶來的風險! 

為自己加油!職場進修課程有好有壞,報名前請先詳閱上述五點課程內容介紹!

arrow
arrow

    Ray (曾映瑞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